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

《隨筆》- 名牌不是信心保証

今天聽到一個IQ題:奶粉和迷你債劵有什么共通點?

乍聽兩者似乎沒有任何關係,但只要你有留意時事,就應該聯想到在最近的兩宗最大的新聞,正是源自這兩種商品。

蒙牛伊利光明牛奶被撤中國名牌產品稱號2008-09-19HKT11:04RTHK On Internet - 即時新聞
內地毒奶粉事件後,國家質檢總局決定,將蒙牛、伊利及光明乳業的牛奶,撤銷中國名牌產品稱號。另外,伊利、古城及聖元的奶粉,被亦撤銷名牌產品稱號。總局說,這些集團的產品,驗出三聚氰胺,為了維護中國名牌產品聲譽,決定取消他們的稱號。

金管局收54宗銀行推廣投資產品投訴 2008-09-22HKT20:38RTHK On Internet - 即時新聞
金管局今日收到54宗有關銀行推銷雷曼兄弟相關投資產品手法的書面投訴。

名牌不是信心保証,銀行也不是必然可靠的。商業社會,在商言商,沒有誠信,沒有道德良心。一切只是商業決定,法律保障的是那些懂法律的人,合約精神也只是約束那些無知婦嬬。

所以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,就要有如履薄冰的覺悟,要好好的保護自己。不要相信政府要你供強積金是希望你能安享晚年,不要相信議員在為你謀求福祉,不要相信銀行職員在幫你賺錢,更不要相信大財團會益你,低價賣樓給你。

最有良心的商家,會儘量做到雙贏,但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,自己的利益永遠排在第一位。如果你不明白這個道理,相信了錯誤的人,把自己的財產利益的支配權,交予別人來為你決定,那任何的結局都怨不得人。

許多人都有一個奇怪的習慣,會把決定權交給一些所謂的專家,好讓有問題時,可以有個埋怨的對象。一句「我信錯你了」!自己就沒有責任了,實在天真得可笑。

什么時候我們才能學會,真正的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呢?

沒有留言: